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师通过两次比较,一是比较大小悬殊的面积,直接用用观察法比较就能得出;二是比较大小差不多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折叠法、摆满小正方形法进行比较。当学生提出用长乘宽的方法求面积时,及时顺学而教,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放到面积单位之前学习,趁机让学生验证这种方法。而且教师发给每个小组的格子图是不同的,有的每个格子的边长是1.2厘米的,有的每个格子边长是3厘米等。让学生体会,不论这个格子多大,只要是用同样的格子都可以作为面积单位从而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这是一个大胆的创造,也非常符合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
四、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面积单位统一的意义
教师先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面积是20和40的长方形的大小,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接着提问学生测量大厅地面的面积用平方分米合适吗?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面积单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整个教学过程,数学史的内容贯穿始终,并不是简单的搜集数学史的内容展示给同学看一看或者让学生读一读,而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学史的思想,做到了有机嵌入,无隙融合。
建议:
1.在学生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环节时,学生展示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说一说长表示什么,宽表示什么,可以让汇报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数一数,感受到长就表示一行的小正方形的数量,宽是几就表示有几行,长乘宽的得数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
2.数学史引入必须严谨。“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不是《九章算术》中的数据,因为“亩”在古代不同时期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篇6: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启发、演示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学具:每组两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透明方格纸,直尺。
2、课外延伸思考题。
3、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唐僧想考考猪八戒和沙和尚谁更聪明些,便分派任务让他们去收割稻谷。唐僧说:“有两块地,一块是长方形,长9米,宽4米;另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底是6米,高是6米。你们随便挑一块吧。”猪八戒心想挑一块面积小一点的地,可以做少一点,所以他急忙说:“我挑长方形那块地,可以做少一点”,孙悟空听了笑着说:“老猪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猪八戒怎么都不明白,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2、师: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2、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3、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想不想亲自动手来验证、验证,请同学们试一试,小组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