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导语:
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课件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2.举例猜想,概括规律
课件出示4+3=3+440+56=56+40
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问: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 课件出示讲解过程
① 30+20 两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
② 100+30 三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
③ 1000+200 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老师下去帮助同学
全班交流 想法一: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想法二:□+○=○+□
想法三:a+b=b+a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最好呢?为什么?(简洁明了。)
课件出示:a+b=b+a
谈话: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时)
课件演示876+1924
4.思考题,拓展规律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课件出示3+4+5=4+3+5
在三个数相加里面,我们也可以用加法交换律
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5+423=423+()
258+( ) =340+()
a+268=268+( )
35+42+65=35+()+( )
总结: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喻说25+32+75 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核实是否相等。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文字、字母
学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老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