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opp整理 | 日期:06-22

导语: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学生齐读一遍(a+b=b+a)。

  [评析: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四)加法的应用

  师: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生:验算加法时。

  三、练习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呢?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

  (展示课件)你们看,森林王国里的小鸟和小鸭,想和同学们来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不过他们可是有备而来,先看看大家的真本领。怎么样,敢不敢来试一试?

  (课件)一、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

  766+589=589+( )

  300+600=( )+( )

  257+( )=474+257

  ( )+55=55+420

  a+15=( )+( )

  ( )+65=( )+35

  二、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

  b+800=800+b

  三、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写写试试吧。

  25+49+75=( )+( )+( )

  学生写出算式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哪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一道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鸟和小鸭的问题都解决了,它们高兴得不得了,想请同学们参观它们的家园,高兴吗?(课件展示)

  [评析:通过这些题目,既巩固了今天学的新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总评】

  1.这节课真正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真实地呈现给了学生。

  2.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过程。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交换律表示出来,在他们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猴子表示一个加数,用兔子表示另一个加数,这个过程把学生那种真实的童稚的想法完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决不拘限于用字母表示数,而是用哭脸、笑脸、太阳、月亮、颜色来分别,这是我们大人常想不到的。

  3.教给学生探究数学的方法,遵循了这样一条教学主线:那就是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植树生活中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验证这个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探究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如果能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那可以说受益终生。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诱趣激学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

  1·动画片《朝三暮四》

  2·引发思考,感知规律

  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引导说出:

  4+3=7(个) 3+4=7(个)课件出示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课件演示:4+3=3+4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谈话: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能)

  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观察这两个同学的列式,你们发现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