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opp整理 | 日期:02-16

导语:

  4cm 2cm 2cm

  5cm 5cm 5cm

  补充问题: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能还是不能。

  想一想:第二个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升练习层次,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解释理由。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结论: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在4厘米与16厘米之间,如果不确定是整厘米数的话,它有无数种可能。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既复习了今天所学内容,又为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课内总结,内化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篇11: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学会用尺子画角、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问:平常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就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片(课件播放几何王国动画片)

  2、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图形分别叫什么?这几个图形中有一个新朋友角,它也是几何图形的一种、那到底什么是角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3、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请大家一起来读学法指导。

  二、小组探究合作

  请大家以学法指导为方向,以你们的提前预习为基础。三人为一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小组探究合作卡。

  三、小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认一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展2:

  探究二:画一画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种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红角的蓝角相等吗?

  四、谈谈收获

  1、每一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获也不少,接下来谁来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