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篇7:《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

  1、 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 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发现规律、用规律,为何不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规律素材展示出来呢?

  3、 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篇8:《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六十八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