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理上让三分。
- 【释义】 民间谚语。此句出自 《济公传》,意思是: 表明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得理不让人,应该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留半句”、“让三分”把距离拉大,留有较大的空间,为人处事你可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何不为也? [详细]
-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暗算无常死不知”,说得即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来不及反应。 出自明清小说 《五美缘》。 金风: 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 [详细]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画虎画得再像它也不是虎,了解一个人了解的再多,你也不知道他的心里想什么。 这句话的寓意就是告诫人们: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评析】 这句谚语的重点寓意在后面一句,讲的是: “识人之道”是一件很不 [详细]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评析】 岑参诗词名句,出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附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 [详细]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释义】 古代格言。字面意思: 宝剑锋利的剑刃是通过磨剑石的不断打磨而形成的。梅花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它不畏严寒,以顽强的生命力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别的花都已凋谢,只有梅花绽放显得格外香。 【评析】 此句是励志名言。引申寓意: 一个人 [详细]
-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画中的水因为没有风,浪潮画得再高也是假的; 绣的花再鲜艳也闻不到香味。 比喻一个人听到别人把某些事物说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去实践体验。同时也说明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真不了。 [详细]
-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 【释义】 民间谚语。该句第一句意思是: 功劳最大的人就应该首先做到功成身退。 第二句是说: 最受宠的人得意时,也应该掌握好一个度。 【评析】 这里表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忘形,凡事讲个适度,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居安思危。 [详细]
-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 【评析】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名言。赞赏那些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 老学者提示我们: 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于全世界,没有这种潜心于科学,不怕孤独甘守寂寞的精神,是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的。 [详细]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释义】 白居易诗歌名句。意思是: 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出自的 《放言》,附原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 [详细]
-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意思是: 人到了贫穷的地步,即使住在闹市区也没有人来看望; 如果人富有了,即使住在深山老林,所谓的亲戚也是来往不断。 [详细]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评析】 林则徐诗歌名句,出自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附原诗: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详细]
- 贫而贱矮人三分,富且贵长人一辈。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在世俗者的眼里,贫穷了就要矮人三分,富裕了就要高人一等。 【评析】 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某村有三个老弟兄,老大年龄很大,并且家里很穷,村里的人通常叫他 “大哥”。老二家境比较殷实,也是村里的头面人物,村里的人 [详细]
- 贫贱之友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不要遗弃曾经共同患难的妻子,不可遗忘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糟糠: 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 堂: 正房。 【评析】 成语意出 《后汉书・宋弘传》: “光武帝谓弘曰: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 ‘臣闻 [详细]
-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 【评析】 民间谚语。意思是: 认为人的命是天定的,不可强求。 此句是宿命论的观点,但今天我们可以古为今用这样去理解它: “命里有时终须有”,这是心有目标,为之奋斗,最终美梦成真,得偿宿愿,而不是天上掉下陷饼,不是上帝无故的施舍。 “命里无时莫强 [详细]
-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 【评析】 民间谚语。其意很直白: 山间的小溪水容易起起落落,昨天是满溢,今天却几近干涸了,变化反复。与山溪水一样,在待人接物,交朋处友共事合作过程中,那些变化无常,无诚信尊严的人就是小人了! 用山溪水类比小人,小人善变的形象跃然纸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