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说课稿
导语: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字的学情基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较为准确的起始点。
三、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默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4题。
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很多,我能把青蛙说的话用"___"标出,把小鸟说的话用"﹏﹏﹏"标出。
我发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次对话。
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谈话:像这样一问一答为一次对话。请你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3、同桌分角色,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一次对话。
(1)要求:请你边听边在插图中圈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练习表达:青蛙在(),小鸟在()。
(2)课件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谈话:小鸟的回答比较长,这句话中有三个逗号,同学们在读时不要着急,遇到逗号就稍微停顿一下再接着读。
(3)引导想象:小鸟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看得出,天——真大呀!
5、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二次对话。
(1)引导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把书卷成筒,感受从筒中看天花板和直接看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3)引读: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非常怀疑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指导朗读:当我们不相信、怀疑的时候,语调自然就会上扬。
(4)引导学生学习“无边无际
①提问:“无边”和“无际”是近义词,请你猜一猜,“际”是什么意思?
②提问:在你心中,除了天空,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5)引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哪”。提问:你能发现这两句话中的“哪”有什么不同吗?
“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6、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三次对话。
(1)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教师启发读:哪些词突出了青蛙的自信,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天天、一……就……、不会。
(2)启发思考: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一样吗?
预设: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而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
(3)同桌讨论: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也不同,说法也就不一样了。青蛙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他的视线,所以他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才会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他目光远大,看得更全面,才会说天无边无际。
四、自主观察,练写“喝”和“渴”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两个字“喝”和“渴”,提问: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左窄右宽,“人”的末笔捺改点,先写“人”,再写竖折。不同点:“渴”字头齐脚不齐;“喝”字头不齐脚不齐,“口”要写得高且小。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4、学生自主用这两个字组成词语,再写下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积累近义成语“井底之蛙”。
3、会写“沿、答、话、际”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分角色表演
1、组内练习。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旁白。
2、指名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和青蛙、小鸟的身份,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