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3)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师: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告标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小结,课件边出示板书)
向右急转弯注意危险减速慢行注意行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门口到人民路口这段路,在放学时经常出现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大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其中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课件同时出示标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数据的图形)
(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订正时主要关注”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小结。)
(4)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
(课件出示)
师:上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学生打开书87页,在书中画一画,完成第6题)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略)÷2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6--87页第2、4、5题
六、板书设计:(略)
篇1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上册84――8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会测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够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在转化中发现图形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图片、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师生谈话:
同学们,刚接触老师是不是有些陌生感,这样吧,我们来谈一个轻松地话题,说一说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畅所欲言)再来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这身装束,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哪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出丝巾),猜一猜,这条丝巾是什么形状的?
2、把丝巾展现在黑板上(明确形状――三角形)
3、提出问题:这条丝巾到底用了多少布呢?怎样求这条丝巾到底用了多少布呢?――明确求丝巾的面积。丝巾是三角形的,你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独立思考
你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
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你对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的想法?
2、尝试探究(为学生提供装有三角形纸片、剪刀、尺子的学具袋)
3、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4、全班交流
把学生的各种方法展于黑板。
5、归纳结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板书)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算一算老师的丝巾面积
2、到学具袋中任选一个三角形量一量,求出的它的面积。
四、总结回顾、梳理经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三角形面积的?
3、课后量一量,算一算你的红领巾的面积。
篇1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