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2、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群雄并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一天,吴王决定出兵攻打楚国却招来群臣的反对。那么大臣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研读故事的前因后果

  1、(PPT出示课文1节)

  (1)指名朗读,思考:

  从这句话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指导有感情的读。

  (2)如果吴王是个理智的、开明的、民主的君王,他可能会怎么做?会怎么想?

  (3)可事实上吴王是怎么说的?(出示相关句子)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2、结果怎样呢?(出示课文12节)指名读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他悟到了什么道理?从这个结局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将故事的“前因后果”对照起来看:你有怎样的疑问呢?

  三、研讨故事的经过

  1、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少年劝说究竟妙在何处,他说了那些话?可以圈圈画画,并简单地写上你的感受。

  2、交流:

  (1)妙在少年用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懂得了道理。

  出示图文,指导学生观察。

  这些话对于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描写得非常形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相信你会有很深的感受。指名同学再来读,师生评析。

  (2)交流:

  “蝉”: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蝉的心情如何,练读体会蝉的心情。

  “螳螂”: “拱”、“举”;螳螂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黄雀”:“伸长”,黄雀心里怎样想,读一读

  (3)现在,你觉得这件事有意思吗?有意思在哪里?

  交流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说说它们的利益分别是什么?祸患又是哪些?

  (4)师小结:其实少年讲的这个就是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补上:“黄雀在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5)下面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地图,如果你是吴王,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地图,会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与故事结合起来体会其中的道理。PPT出示。

  这两个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6)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PPT出示)

  四、合作探究

  1、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其他人的话吴王没有听,而少年的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了呢?指名交流。(友情提示;请注意提示语,想一想少年和吴王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有什么神态、动作?)由此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

  2、“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类似的现象吗?

  五、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PPT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3、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六、布置拓展小练笔

  (PPT出示练习)

  1、我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