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认识小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小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学生买东西用的钱导入,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数)。

  出示课件(主题情景图):找数学信息。

  有学生认识是小数。借机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小数的'组成。

  (1)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分类区分整数和小数,初步感知小数。

  把文具价格标签上的数分成两类。

  提问: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出示小数概念。

  (2)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5.98元表示( )元( )角( )分。

  (3)认识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够整元的做整数部分,不够整元的做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读出这些小数,因受整数读法的影响,很可能有学生会把小数部分读错。质疑学生读的对不对?

  (2)出示小数的读法。

  强调,小数部分从左到右按顺序读,见几读几。

  (3)练习小数读法。

  练习对比:整数部分连续两个0或三个0都只读1个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小数的写法。

  (1)出示小数的写法。

  (2)根据方法试写小数。

  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要点的太轻,也不要画的太长,与“1”混淆。

  (3)练习写小数。

  4.总结

  一起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三、作业

  练习二十第一题。

  篇13: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指导】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小数(1)1课时

  认识小数(2)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篇14: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