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位数加法教学设计
二、练习题的设计和反馈处理有待改进
在“停车场”的那道题,有人会问为什么车子都用红色的,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按方位和颜色来计算已经在例题里出现过了,所以这道题,我就不再按颜色来分,而是按车子的种类分。关于8-4=4(辆)这个选项,我自己也有疑惑,因为学生基本上可以马上排除它,我一直在想:如果把第一个选项改成12-4=8(辆)或者是12-6=6(辆)会更好一点?因为之前学生在学习一图四式之后,就养成了看到一条算式想到其他三条算式,在探寻“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时,学生确实写出了15-7=8(只)和15-8=7(只)等算式,而且有些小朋友在和同桌交流的过程当中还很自豪地说自己不仅想到了加法还想到了减法,不过在反馈时,那些学生也没有提出减法的算式。所以我想,是该把减法放在探究新知环节中评价,还是在这个基础练习里,就可以利用12-4=12(辆)或12-6=6(辆)这两条算式做到加法和减法的比较呢?
在“猴子园”里,我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当条件不足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呢?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说,我以为他们会猜,最后再由我总结:“树上到底有几只猴子,我也不知道,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这树后面有几只猴子,那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可是我的学生似乎很自信,有的认为就是1只,有的认为就是2只,有的认为就是3只,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也许他们确实在猜,但是不会表达;其二,也许是我的语言误导了他们,因为我说:“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呢?谁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来?”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一条算式来。
篇11:《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定得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在( )里填上恰当的数。
20+34=( )+( )
a +100= ( ) + ( )
二、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29页的例2。想想(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
2、(88+104)+96与88+(104+96)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观察后比较(88+104)+96
与88+(104+96)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检测。
1、根据自学指导检测。
2、习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36+157)+143=136+(+)
(288+495)+105=288+(+)
(○+□)+△= ○ + ( + △ )
(a+ )+ = +(b+c)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
53 + 36 + 6 4 = ( ) + ( + )
4 8 + 2 7 + 6 2 = ( )+ ( +)
8 9 + 1 2 5 + 1 1 =( +) +( )
3 5 0 + 3 7 4 + 6 5 0 = ( + ) +( )
(3)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a: 76 +1 8 + 2 2 1、( 2 7 + 7 3 )+ 4 6
b: 4 2 + 2 4 + 5 8 2、7 6 +( 1 8 + 2 2 )
c: 3 1 + 1 9 + 6 7 3、2 4 +( 4 2 + 5 8 )
d: 2 7 + 4 6 + 7 3 4、( 3 1 + 1 9 )+ 6 7
(4)哪个算式计算最简便,就把表示哪个算式编号的字母填在□内。
78 +157 + 22 □
A 78 + (157 + 22)
B 157 + (78 + 22)
C (78 + 157)+22
篇12:《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