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导语:
篇2: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动做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操作感知
1、师生谈话,引出用小棒拼图形,先讨论“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再动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图形。
用小棒拼图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用4根小棒拼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拼,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拼图形,高兴吗?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根接一根的连在一起。
师: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来。
如果学生拼出菱形(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图形的名称。
2、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使学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个三角形,为认识角生成对此的素材。师:请同学们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拼出开口的图形,如,,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学生把开口拼在一起,成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来。
3.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
在学生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都是“开口”的。师: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试一试!
学生自由拼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拼摆。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
学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摆角,展示4-5名学生拼成的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有利于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师:请同学们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图形,你发现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这样的图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围起来的图形……
只要学生的回答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5、教师简单小结,同时,告诉学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角,初步认识角。师:同学们说得对,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围起来的图形,数学上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也就是没有口的图形。(指着学生拼成的各种形状的角)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课题: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让学生观察拼出的角,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发现图形的共同点,为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做准备。
师: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个对接的点。
如果学生说出: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给予表扬。
2、教师结合小棒拼成的图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认识角有1个顶点、2条边。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师: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角的图形上表示出来。这样画:先画出两根小棒拼在一起的点,再从这个点画出两条直的线表示小棒。
教师边讲边画出一个角。
师:在数学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讲边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师:现在,谁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角的共同点。
生: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三、角的大小。
1、师生共同做活动角。
利用活动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课程素材。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现在,我们用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