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0:《火烧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秦银娟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辨析“烧”和“红”,“沉静”和“沉浸”词义的不同。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再写几个。
2、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4、读课文,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写景文章的一般写作规律:既可以按照时空的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又可以通过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衬托。
本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火烧云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课文重点描写了火烧云的特点:颜色变化多而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2、学生实际:
学生都热爱大自然,喜欢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然而,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学生对于“火烧云”如此瑰丽的美景,难得见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应让学生查找有关“火烧云”的资料,这样,学生在学本课时,能体会得更深,对课文的内容有较充分的想象余地,以此产生共鸣,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并且学习课文的写法,模仿写练笔,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3分钟
30-35分钟
3分钟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指导探究。
四、作业:
。
1、自然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有恍若仙境的云海,有宛若蛟龙的江水,有怪石林立的奇峰,凡此种种,美轮美奂,常常令人无法自拔。刚才我们就通过一些图片欣赏了自然景观“火烧云”。
2、交流你所了解的火烧云。(首先大家有没有见过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确实,生长于大城市的我们确实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自然的美景,所以我们就先从课文中去领略它的美妙和绝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萧红描写“火烧云”。
1、请生自由读课文:说说火烧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读完后尝试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
1、火烧云上来了,到底什么样儿?划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出现的句子,概括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霞光、小孩子、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哪儿变了,为什么会变?)
2、除了物的变化,地上的人在这样的景观中是怎样的心情,尝试融入感情的品读。(愉悦、惊喜、喜滋滋等)
3、“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为什么要用“烧”字?
(a.红与红彤彤的意思重复了,题目是“火烧云”,用“烧”照应了课题b.这个“烧”字写出了云向东蔓延的动态感,说明变化之快,更加形象生动。且“烧”字能跟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
尝试模拟句型: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对比:雨后春笋如婴儿般出来了。
雨后春笋如婴儿般(钻、冒)
了出来。
师:火烧云上来后的变化如何呢?从哪些方面有变化。
1、生轻声浏览第二段,划出显示特点的词,总结变化内容(颜色、形状)
2、齐读第3节,分类总结颜色,并探究颜色的特点(色彩绚烂、变化多端)--多、快
3、模拟这种类型的词语
ABB绿油油、黄澄澄、黑油油
半-半- 半明半暗 半梦半醒、半黑半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