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灰雀》教学设计

  篇12:《北京》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彭家河小学姚金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积累四字词语,会写“央、交”市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

  3.初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创设情境,亲近北京

  1.聆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北京

  1.课文情境朗读,学生欣赏。

  2.听完介绍,你们觉得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游览北京

  (一)出示自读提示:

  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读: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用“---”标记出来。

  三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检查、反馈(闯关)

  第一关:我会记。

  1.读生字带有拼音的新词。

  2.去拼音读词语。

  3.读生字。

  4.读句子。

  第二关:我知道。

  课文中描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指名回答。

  第三关:我会写。

  1.出示我会写的3个字(央,交,市)。

  2.认读,组词。

  3.仔细观察笔画位置。提醒注意点。

  4.教师范写,生练写。

  (三)三读课文,回扣文本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走出北京。

  [《北京》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二、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积累的生活常识不多。因此,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喜欢声像同步、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动态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有利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生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听说读写的过程,参与想象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难点:通过对课文的个性化朗读,感悟、琢磨水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鼓励欣赏法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整体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