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石》和《望夫石》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两首诗都描写了孤石的形象,所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用了象征手法(1分),戴诗以孤石象征坚贞的人格(1分);刘诗用孤石 [详细]
- 《客意》和《客中忆二女》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5分)雪天(冬天)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无奈;(2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对小儿女的怜爱 [详细]
-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考答案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2分)交代了时间、地点,(1分 [详细]
- 《杂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抒情,秋的萧瑟唤起了诗人的感伤。(2)叠词运用。冽冽皦皦嗷嗷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形 [详细]
- 《堂上岩桂秋晚未开作诗促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请赏析颔联中吐藏二字的妙处。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参考答案1、吐藏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岩桂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化静为动,(2分)形象地描给出岩桂欲放未放的娇羞情 [详细]
- 《台城》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个?请简要赏析。(5分)(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5分)①怀古诗。②韦诗前联中空字 [详细]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本词开篇两句起笔不凡,请联系全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妙处。(5分)2、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6分)3、词里的白发渔樵有哪些特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人 [详细]
- 《诗经氓》、《陋室铭》、《劝学》、《登飞来峰》、《过零丁洋》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一、(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但不是同情,反而是 , 。(2)刘禹锡《 [详细]
- 《之江淮留别京中亲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客卿指谁?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万里长空中,一只失群之雁南飞的寂寥情景,②寄情于景,使开篇即 [详细]
- 《滟滪堆》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诗歌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什么样的特征?是怎样表现的?(6分)2、尾联以行止忆垂堂作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的大、高和险恶。诗人用了正面 [详细]
- 《边城独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详细]
- 《好事近·悼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拥,簇拥;红、雪,指代各种颜色 [详细]
- 《登幽州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2.悠悠形 [详细]
-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这首诗诗描写了深秋季节诗人陪同友人泛舟洞庭湖所看到的哪些景象?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回答。3.作者说乘兴轻舟无远近,白云明月吊湘娥。既是乘兴,却为何又吊湘娥,如何理 [详细]
- 《畏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