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 一生中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坏事,那么在世上不会有怨恨你的人。 【评析】 有句名言: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很能说明问题。 网上有则 “微博”,以供大家欣赏: “有人爱你爱得发疯,你活得有滋 [详细]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附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详细]
- 布施不如还债,修福不如避祸。
- 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 修福意思是,行善积德,以求来世福缘惠及子孙。 其意是: 你要行善做好事,布施给佛或者僧人,不如你首先还了欠下的债务。修 [详细]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附原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该诗是说那些非议唐初四杰王、杨、卢、骆的文章的人,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他们的文章, [详细]
-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 【评析】 民间谚语。意思是: 讲话会对他人有影响,说话不要轻易得罪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另一层意思是: 要得到别人的良好建议是不容易的,如果你自己讲话太随意,也容易得罪他人。 [详细]
-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 【评析】 古代格言。意思是:衣服是新的好,人还是有老情谊的好。劝人们不要忘了老朋友。出自乐府 《古艳歌》。 附原诗: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 [详细]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阻止人民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进行批评,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 《国语・周语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评析】 民之 “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成败 [详细]
-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 【释义】 民间谚语。“光阴”、“岁月”都是代指时间。似箭,如梭比喻速度快。 一般用来比喻时间过得快,对旧人及故事已远去感到无奈和遗憾。但是“时间总属于那些勇敢飞翔者”。英语中也有同样的谚语: Time is always with the people who have courage to [详细]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错过机会,很难再得到。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 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 【评析】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彻通分析天 [详细]
-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 【释义】 这是句 民间俗语。意思是: 人与人要讲求信誉,借了人家的东西,应该及时还给别人。 【释评】 这个“一借一还”看起来是个简单问题,有时它却反映一个人的诚信态度,乃至品德问题! “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之一。缺失了它,甚 [详细]
-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 其意是: 长到了极限反而就变成短了; 反之,短到了极限反而变得长了,和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的意思相近。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年的农历节气夏至和冬至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夏至的这一天,白天白昼最长,越过 [详细]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释义】 古代格言,出自 《论语・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宋・朱熹 《集注》: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意思是: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要改正; 如果没有 [详细]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断: 决断; 乱: 祸乱。 出处: 西汉・司马迁 《史记・春申君列传》 “语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评析】 战国 “四君子” [详细]
-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每年都可能有天灾,人们应该防备灾荒。每个夜晚都可能会有盗贼出现,要时常警惕。 【评析】 意指,作为一家之主要事事注意: 每年都要有防饥荒的意识,每夜都要有防盗贼的准备。即使在今天,其警策之意还是十分必要的! 毛泽东60 [详细]
- 名高妒起,宠极谤生。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名声高了会有人嫉妒,受宠爱达到极点会有人诽谤。 此句提示人们: 做人应该谦虚谨慎,胸怀宽大,低调做人。不要热衷于抛头露面。 【评析】 人类社会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地方,“妒起” “谤生”是少不了的。你看看,特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