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opp整理 | 日期:04-18

导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1)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和首都。(4)决定采用公元纪年。(5)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歌的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

  3、祖国大陆的统一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5、“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

  7、我国地主阶级彻底消灭于1952年底。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1953年,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9、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同抵抗侵略者。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6)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2、抗美援朝的意义:(1)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大势力的战略部署。

  (2)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的独立。

  (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5)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3、新中国巩固权力与统治的措施:(1)收复西藏。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4)镇压反革命运动。

  14、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意义: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5.(附):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50—1953:土地改革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8、意义:这条总路线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