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opp整理 | 日期:04-18

导语: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