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opp整理 | 日期:02-24

导语:

  “说得多好啊!还有哪些组也想到了这个方法?”

  生戊说:“我们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也可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甲表示不同意:“老师,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与第一位同学说的方法是一样的。”

  “你能把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丙说:“我们小组把梯形上下对折,然后将梯形分成两个小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组很聪明,这种方法也很好!”我及时表扬,其他同学也向他们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乙说:“我们小组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和“下底×高÷2”,合起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说得太好了!”我带头为他们组的精彩发言鼓掌。“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而此时,已没有学生想发言了,他们都处于苦思冥想之中。10秒钟过去了,怎么办?如果继续让学生动脑筋想方法,有可能还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如果把课前预设的与学生不同的另外几种推导过程告诉学生,那岂不是要把我的推导过程强加于学生。不如索性就此打住,就让他们掌握这几种推导方法吧,我想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成功的学习体验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愿望。)

  我激动地说:“同学们刚才能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设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让我们继续创造吧!”

  (看着学生们各个神采奕奕的样子,我知道我这样处理是对的。)

  最后总结部分,我安排了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现在你会比较两个梯形面积的大小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倒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学生踊跃发言。

  “我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

  “总之我们设法把梯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的回答太精彩了,出乎我的意料,我兴奋地说:“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转化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其实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接着我为学生演示了预设的几种方法,并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再研究研究。可喜的是,好几位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地讨论开了……

  反思: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 “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 下的 “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反思本课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让意外莅临课堂。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些有探索性的能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问题,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转变为学生可探索的对象,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在本课中,我努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独到的思维方法,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情感上的积极评价。对于学生回答出现的错误,鼓励他再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当学生题目做错时,也不直接批评,而是采取婉转的方式告诉他,让他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生活过程中,学生才愿自由地伸展童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出现课堂中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