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论文教学反思
导语:
三、设计多样化的习题,培养思维创新
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设计一些探究题、开放题与实践题、一题多解等多种题型,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如我把人教版104页的第10题如何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改为实验题,课堂上我拿来了两瓶100mL的浓硫酸和稀硫酸以及一些相关的仪器、药品,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当堂试验,看看谁的方法最多、谁的方法最简单、谁的方法最有创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举手说方案、做试验,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列出了十多种鉴别方法,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如:有一道题是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将产生的H进行比较,按常规用方程式求解。但如果将题目改为: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要产生的等质量的H,其质量比为多少?经这么一改,题目难度加大,解答此题可归纳出金属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H→M+n↑。这样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四、立足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法国生理学家贝而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同样只凭教师讲授,找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无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当把化学实验教学改为探究性的问题解决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变会显现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设想或方案,对实验的某些环节、步骤做出的每一点改进,设计出的每一种实验装置,所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创新,都是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实验探究中的体现。
如在学习原电池构成条件时,我先让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种电池,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电池是由什么构成的?让学生拆开电池观察,清楚了电池的构造后,我又提出你能否设计出原电池,学生设计了由锌、碳棒稀硫酸等构成的原电池,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原电池能否产生电流,当小灯泡发光时学生别提有多高兴,我又提出如果①把锌换成铁,②把碳棒换成锌,③把锌换成铜,④把稀硫酸换成酒精⑤把锌、碳棒断开能否形成原电池,通过实验验证,归纳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后,我又提出能否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设计出原电池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五、组织课外活动,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化学课堂的学习毕竟只占有限的时间,因此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开展课外活动,把对化学有浓厚兴趣又有一定化学基础的学生组成化学科技创新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实验,验证课堂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去发现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用课堂中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兴趣实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如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我组织学生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写出调查报告,办墙报或展板向全班展示。再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辩论原电池的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讨论学习。也可以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而且有意义的实验,如在化学科技周上化学科技小组的同学表演了魔术,“玻璃棒生烟”,“滴水生火”,“吹气起火”,还有的同学将硫氰化钾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里,用脱脂棉蘸氯化铁溶液涂于手心,待干,表演时,将双手在硫氰化钾溶液中搓洗,当双手“鲜血淋漓“时,故作痛苦状,使观众大惊,这时再将双手放到氯化铵溶液中洗涤,又变成无色。通过科技小组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