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窦娥冤教学设计
1、由回顾初中所学戏剧导入。
2、简介戏剧、元杂剧常识,简介关汉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学生(教师)复述情节,概括大意。
板书情节: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4、突破两个教学重点:
教师关键两问
⑴窦娥身上哪一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结合文本回答。
例:反抗性、刚强、善良、孝顺等。重点引导体会其反抗性,师生可共同划出本剧的矛盾冲突示意图,看清窦娥这一弱女子对抗的对象──地痞流氓和昏官,体会窦娥在冲突中没有丝毫犹豫、退缩和畏惧。尤其是临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更让我们类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亚歌。窦娥就像这位老人一样,她可以被消灭,但恶势力却不能将她打败。(这一解读较成功,学生对窦娥形象的光彩开始有所领悟)
⑵《窦娥冤》这出悲剧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造就了本剧的悲剧效果?
问题分解为:
①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②本剧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紧扣“美的、有价值的”这一核心,学生联系窦娥这一人物的光彩就较易理解了。
附加提示:窦娥这一人物的不幸身世,更加重了人物的悲剧性。
5、拓展阅读、对比研讨:
对照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剧情,进一步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6、求异思维,培养质疑精神。
你敢挑《窦娥冤》的错吗?你认为《窦娥冤》中又没有缺憾之处?
例:第二折中桃杌审案太过仓促,既不合人物性格,有不合于常理。
7、作业:
⑴积累重点词语
⑵背诵《滚绣球》曲词。
推荐观赏: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一部简约而又震撼人心的悲剧)
篇12:窦娥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
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