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窦娥冤教学设计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确:
(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奸臣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熟读第三折,重点品味《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子,初步感知窦娥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故事梗概
七、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很生动,比较成功,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抓住课本剧,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本课的要点,并且结合课文观看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对于本剧有宏观的把控,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语文《窦娥冤》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篇13:窦娥冤 教案教学设计
窦娥冤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邮箱:liuhui1000@163.net
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 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套数(散套)
1、 元曲的分类: 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