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篇8: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尹始,教师出示灯片:由若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童话式的图形王国城门图。然后教师谈话:“小朋友,在这里你能找出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二、直观导入,初步感知

  教师拉开灯片的覆盖片,显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提出两个问题:

  (1)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有谁认识它们?

  (2)长方体、正方体跟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相同吗?为什么?

  三、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①教师依次出现两个长方体(一般的和特殊的)。问:谁认识它?小朋友想不想对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呢?

  ②教师指导学生用长方体展开图自制长方体,让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研讨,建立表象。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以后,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制作长方体过程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秘密?先小组讨论,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3)验证认识,形成概念。

  ①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教师播放电视录相: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布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按着六个面一对一分解3排开。验证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②请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

  2、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模型,问:小朋友认识它吗?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请朋友带着这一个问题看电视录相。

  (2)观看电视画面,指名回答:正方体什么特征?

  四、引导辨析,掌握本质

  1、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先小组合作学习,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3、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巧设练习,拓展新知

  1、数一数。如图,

  ①图A中有几个小正方体?②至少补上几个小正方体就可以成为一个大正方体?(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电脑操作,图A→B,添加部分闪烁。)

  2、想一想。如图:

  (1)这些图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个长方体?哪些不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