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课件
把刚才的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继续剪掉一个角,得到一个六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猜测→动手操作→计算内角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
六、课堂小结,内化知识
这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锐角三角形
因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钝角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篇19: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一个教学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的基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透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规律,概括出一般结论,即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之后说明应用这一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能够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材在编写上也深刻的体现出了让学生探究的特点,透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它的教学资料的核心思想体此刻,透过让学生透过直观操作,透过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来认识和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在小组活动中,通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进行猜想—验证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教学中,为解决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的矛盾,我为学生带给了足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透过观察、操作、分析、推理、想像等活动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1)首先透过“猜谜”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从中引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在得到,为什么同学们猜想的三角形和实际的三角形不同,提出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三角形内角和。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引发出要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透过小组合作,利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因此,实验的对象有较大的包容性,实验的结论有很强的可靠性。学生会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普遍规律。
(2)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设计了给出三角形两个角的角度,求第三个角;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并设计:拼成的是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拼成的是两个角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拼成的是两个角相等,且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递进的两道题知识点应用的题目,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拓展练习:大三角形,剪下一个角也是一个(小三角形),剪下的小三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那么剩下的图形是多少度?还原成一个大三角形又是多少度?及五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你们能求出吗?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与它的大小开关无关。运用适度的延伸,激发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实践探索的欲望,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调查问卷,访谈)
1、学生已具备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
2、明白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是60度,所以能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学生明白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等于180度,学生还不肯定。
3、其中明白三角形内和是180度的学生有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54.8%。
由此,我把自己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个知识点上。
4、有少部分学生明白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具备的潜力:学生具备了必须的动手操作潜力,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潜力
(三)学生学习该资料的困难: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由于中年级的孩子年龄不大,所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动作较慢,在小组合作谈论的过程中,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潜力偏弱。(课堂中观察小组合作所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