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学生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退位]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其自主说。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8÷3=6(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五、提升练习

  (1)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你知道他明年过生日那天是星期几吗?

  (2)你知道7×7×7‥‥‥×7的乘积的末尾数字是几吗?

  1000个7相乘

  六、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师述: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只要同学们能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勇于探究,你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篇14: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周期现象

  1. 初步感知。

  谈话:昨天五(1)班同学在文体活动课上做了一个游戏:穿珠子比赛。老师从中选择三串珠子,想看吗?(出示三串不同颜色有规律排放的珠子,图略。)

  提问:好看吗?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规律)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个红珠和一个黄珠间隔排列;两个红珠夹着一个黄珠……

  引导:我们可以把几个珠子看作一组照这样依次往下排呢?

  明确:第一串以“红黄”两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红蓝黄”三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蓝蓝红红”四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

  2. 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规律,(板书:找)非常好。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想研究第200颗是什么颜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红珠?……

  (根据情况加以肯定)

  谈话:我也想提一个问题,行吗?照这样穿下去,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这一段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

  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在教学中,抓住“把几个珠子看成一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

  二、 发现周期规律

  1. 独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

  启发: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动动脑,动动笔吧。

  2. 小组交流。

  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做评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 全班交流。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

  (1)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