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三、略读第四段

  师:钱塘江大潮不仅潮来时雄伟壮观、有声有色,大潮过后依旧令人咋舌,自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我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感受到余波气势不减。

  师:对,作者不仅抓住了余波的形还有声,让我们如临其境。谁能读出余波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我从“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感受到了。

  生:我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也感受到了。

  师:我们用我们的朗读再次感受这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吧!

  附: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后反思:

  这一课时的设计采用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教案实录,当然有所改动。在上课之前还信心十足,没想到一开课就碰上了冷场,学生在找自己喜欢的句子,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番品读后,我问“还有喜欢的句子吗?”学生毫无反应,一时之间,我竟想不出处理的方法,只好硬拉学生品读自己提示的句子,学生显然处于了一个被动的角色,而我是一个纯粹的教案实施者,绝对的失败的实施者。在本堂课上,这样的开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课后想想,在处理冷场的过程中,我不能从预先的教案中走出来,完全是教学机智的问题,其实处理的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走近了最壮观,最雄伟的浪潮的气势,其实这样的气势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它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如果当时我能果断地如此提示,就会让学生再次开心地、主动地走入文本,再次投入品读文本,相信学生能很快地弄清浪潮形成的过程,而且能理清作者观察潮水的顺序,完全可以“一举两得”的提示,却让我被教案活活地套死了。

  [观潮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4:观潮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

  四、讲读1、2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