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 ) 幕( ) 瞪( ) 跤( ) 搏( ) 陪( )
娇( ) 暮( ) 蹬( ) 狡( ) 博( ) 赔(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