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策略
导语: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历程.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差异.教师进行学习方法交流,使学习过程延伸,取长补短.带领学生对学习步骤进行探讨,各抒己见,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法在“求异”中再“求佳”。例如,在教《古诗四首》时,自学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讨论时,积极热烈。有的说:我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分析用了什么写法。有的说:我先读几遍,读读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思想感情。还有的说:我采用了边读边画的方法,感受了当时的意境。大家各抒己见,通过交流互相补充,找出了学习诗歌的途径,学会了方法。教师抓住时机,又追问学生:你总结出什么学习方法,在交流中不仅“求异”也达到了“求佳”。
四、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互动的深刻性认识的局限性,互动往往会盲目,随意,为互动而互动,使互动流于形式。为让“互动”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上,有两个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1、注重对互动小组的监控
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互动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监控其互动学习很可能会成为无效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并监控学习。可抓住学生互动学习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学习实施监控:
(1)是纠偏。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指导,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2)是消除误解。关于学习内容学生的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误解,以免在互动学习时步入误区。
(3)是防止冷场。在初期,有的小组有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小组在讨论问题时,也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或指导互动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4)是防止过度依赖。在互动学习中,有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态度等原因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职责,引导他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5)是关注消极学生。在语文互动学习中有六种类型的消极学生: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2、追求“合力效应”,实现师生互动
“合力效应”是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的积极反映。成功的语文教学活动应使教与学保持最大的一致性,达到互动的最佳效能。实现“合力效应”必须满足两个原则:一是共点力原则,把掌握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慧,提高素质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夹角小原则,不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相异生活阅历,思想意识,在实施教学中,即使双方“换位思考”“暴露思维”以求互动也难免会出现矛盾分歧。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或较好解决,就可能激化,发生“夹角大”的现象,使教学力量内耗,合力就有可能等于或小于教与学各自的分力,形不成和谐互动。
语文教师是“策动力”的主体,是“导演”,对实现教学“合力”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教师应不断发掘并展示学科魅力,不断进行语文学习目标和价值教育,使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是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和个人发展有密切关系。使学生自觉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将群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第二,强化自身魅力,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品格,渊博知识,独到教法和杰出才能吸引学生,教师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素质,使学生自觉配合,形成合力。
第三,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化解教学矛盾,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真正落实互动教学,对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互动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如何让它真正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还需群策群力,许多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待我们不断去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