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29

导语:

  第四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六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

  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步:归纳本诗的主题

  第八步:随堂练笔

  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象。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意象是A的的帆。

  B的大海,的海风,的浪。

  C的碧流,的阳光,的异地。

  (2)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

  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感情等。

  (1)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

  (2)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征什么?

  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

  高山溪流大海

  (1)描绘一种情景。

  (2)表达一种感悟。

  第十步:布置作业

  (一)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闪烁()朦胧()覆盖()疲倦()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二)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流派——朦胧派。

  2、理解诗歌借用意象抒情来揭示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认识历史、现在、未来的祖国特征,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以及以建设祖国为己任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通过诗歌所借助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教学难点: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提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就随着舒婷一起走进我们亲爱的祖国?看一看什么样的祖国竟让他如此深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体会。

  1、学生掌握

  隧洞 蜗行 淤滩 泊船

  簇新 笑涡 喷薄 伤痕累累

  2、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舒婷

  3、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全诗,提醒注意节奏、语气等,其余同学侧耳倾听,尝试记住他们的朗读情况,根据老师提示加以对比。

  爱则气徐声柔,恨则气足声硬,

  悲则气沉声缓,喜则气满声高,

  怒则气粗声重,急则气短声促,

  疑则气细声黏,冷则气少声平,

  惧则气提声凝,欲则气多声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