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历史十分钟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历史十分钟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28

导语:

  2、李自成起义__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__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__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__。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如何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

  2、材料中说“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3、“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

  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

  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__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