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说课稿
导语: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通过课前测试重新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在解决品味语言这一环节和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点难能可贵。对于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第二语言必须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脱离汉语教学的根本。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汉语作为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我制订了下面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第二课时:1、通过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2、辨析“我很重要”和“我最重要”的异同。
五、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采用了引导法,范读法,引读法。引导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面对疑难豁然开朗。本文有一些感情浓厚而又难读的内容,学生的认识比较浅薄,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是引领,可以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从而读得更有滋味。其实,引读不是适合每篇文章,但对于本文的最后三段,学生在老师的引读下反复齐读,可以增强感染力,形成旋律美,培养短时高效记忆力,使背诵最后三段的目标在课堂上相机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一直很欣赏特级教师的肺腑之言,他说:“语言课,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写写改改,改改写写。把课文读好,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就是学语言。”对于本课,我引导学生以品读为主,自读自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潜心文本,从语言文字中去体验和感悟,感受作者的人生体验,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发现;让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我还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好的写法,产生的独特想法在自己的习作当中体现出来,做到学以致用。
六、说教学过程(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入。(用目标导入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
(二)生字词测试。(汉语是第二语言,无论学习哪一门语言,词语是必须掌握的工具,只有词语扎实了,才能在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时降低理解的难度。而且,第二语言的学习,工具性是第一位的。)
(三)通过有感情地练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谈谈自己喜欢它的理由,进而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中语言的哲理美、修辞美等,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哲理、能够引起学生审美个体的情感共鸣等去品味语言,进而体会“我很重要”的深刻内涵。)
(四)辨析“我很重要”和“我最重要”的异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只是引导者,学生通过讨论举实例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也体现了汉语言的工具性,体现了汉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基本要求。)
七、说板书设计
由于汉语是第二语言,所以学生必须对文章内容十分熟悉,才能够谈得上去品味语言。因此设计了这样的板书,通过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同时通过辨析词语,理解准确用词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对“我很重要”和“我最重要”的辨析。我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既体现了这节课的重点,也体现了这节课的难点,使这节课的思路更加清晰。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能够以亲切的教学语言对待学生,能够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脱离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不脱离第二语言的特点教学,努力以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媒介,简单的教学方法,体现扎实、厚实的教学效果,正所谓“简简单单教汉语,扎扎实实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