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优质说课稿三篇
导语:
1、军机处设立的过程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2、原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影响了皇权集中。
3、职能:
4、意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精神的
二、教法、学法(为了解决刚才所提到的重点难点,我设置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回答得分法等,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本人还将采用倒叙法,打破教材结构,把五四运动背景放到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之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讲授。对五四运动经过和结果的讲授,本人将采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融于其中。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满激情,自始至终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三、学法指导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深对五四精神的理解等,并指导学生用归纳法构建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设问: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背景)
本目是教学重点,我先通过对当时国外、国内的背景进行分析。用PPT提供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目主要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这一子目的讲授,可采取指导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的方法来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场景:
时间:1919年6月28日
地点:民国电视台
事件:《新闻关注》节目录制现场
人物:《申报》记者邵飘萍北大学生许德珩
北大校长蔡元培本台评论员
主持人播放《五四运动》片段(课前准备的视频)回顾五四运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