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导语:
教学准备
有关孙犁的生平和《大公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纸吗?你都喜欢读什么报?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
2 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读读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孙犁的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互相补充。
3 简介《大公报》。课题中所说的报纸是什么报?谁来介绍一下《大公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犁与报纸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课文围绕报纸写了几件事?指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筹订报纸、喜读报纸、裱糊房屋)
3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订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认为《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二是《大公报》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给《大公报》投稿。)
4 “我”想订报纸,为什么说自己是“异想天开”?
5 “我”是怎样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读“我”和妻子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
(2)从妻子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妻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又能体会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听了妻子的话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对话下面一自然段,听了妻子的话,“我”的自尊心为什么受到了损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出作者的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损失的原因:一是失业在家,证明书是白念了;而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赚钱养家,还伸手想妻子要钱,面子上难堪。“千钧之重”)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这一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6 作者后来到底是怎样订到报纸的?这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愉快而满足)
7 作者在描写他读报时“先读社论……放到屋里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报纸的喜爱,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十分珍惜。)
8 夏天雨水大,“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登广告的糊在顶棚上”,以及课文最后一段都写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自我解嘲。
三、总结
1 “我”事业在家,且要订报看报,你如何评价这件事?
2课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读的报纸,课后注意收集自己喜欢的报纸,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剪贴,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材料呢。
作业设计
组织一次读报活动,并展示学生的剪报集。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筹订报纸
喜读报纸
裱糊房屋
说教材
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说教法
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说学法
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说目标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