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说课稿格式

说课稿格式

opp整理 | 日期:07-07

导语: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即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具体体现这样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及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真情,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学习的语文课堂。

  1、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2/6页

  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2、学习和鉴赏本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还要知人论世,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诗歌要重在诵读,所以我要突出诵读教学。这首诗很长,但却是诗歌诵读中难得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旨要求,我将"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入课堂,为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2)品鉴法。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鉴赏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四、说学生活动预设: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预设,我主要设立了以下四点:

  1.、感受亲情。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宝贝。他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不求回报的父爱和母爱的呵护,他们把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少能去切身体会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所以我希望借助于这首赞颂无私母爱的诗歌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报恩之志。

  2、反复诵读。"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既要品人,又要品文。而好诗都能通过反复的诵读而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和心灵上的巨大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诗更是需要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入口、入脑从而入心。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