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发现统计图上的信息,再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最后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结果。这样同学们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深刻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巩固练习与延伸。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环节,我请同学们继续用学到的统计知识,现在调查我们班上喜欢跑步、游泳和跳绳的人数情况,然后完成统计图和问题。最后延伸两个问题:1、如果人数是单数的话怎么画统计图?2、之前我们学过统计图时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学习了用1格代表2,现在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往后面所学的知识迁移。

  第五步,全堂总结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的认识,从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做一做。

  “一格表示1”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例1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接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来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通过对比条形图与象形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为后面学习“一格表示2”和“一格表示多”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用统计表和象形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习重点 会绘制1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 (五)学习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任务一: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合。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2.问题探究 (1)整理数据 师:怎样整理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交流总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圆圈、写“正”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比一比谁统计得又准又快! 教师寻找出错的案例。

  师:他和你统计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师:怎样帮助他不重复不遗漏地整理出数据呢? 学生分享方法,师适时总结。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自主统计数据 师:我们通过整理,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几天,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1:统计表。

  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预设2:象形图。

  师:这种表示方式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预设3:条形统计图(如果没有,教师直接给出)

  ② 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方式可以吗?你能看出各种天气分别有几天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对,要看清楚条形最上方和纵轴上哪个数对齐,就可以看出是几天了。我们把这种统计数据的方式叫做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有哪些部分构成?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课件标注出:横轴表示天气,纵轴表示天数,纵轴每一格表示1天,起点是0。

  ③ 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象形图 课件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象形图。

  思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象形图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更加直观、便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