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

  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设计思路】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

  1、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2、屏幕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4、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è,齐读课题。

  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6、提问: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再次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相机正音)

  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āo、bō(板书)

  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词中是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个句子。

  注意:“莲蓬”的“莲”的读音与字形。

  相机教学:“翁媪”的“翁”的读音与书写;“锄豆”的“锄”的读音与结构。

  4、教师相机指导。

  5、解疑: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6、分男女同学读分别读上、下阕。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掌握词意。

  1、提问:大家读完全词,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

  4、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

  5、激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

  还看到了——青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