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简案
导语:
判断:不用箭只拉弓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10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惊弓之鸟”的含义,懂得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体会“惊弓之鸟”的含义,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而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1.导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生: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闻鸡起舞 亡羊补牢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望梅止渴……
知道鸟的成语吗?鸟语花香,一石二鸟,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请孩子们齐读课题。课文中的这只鸟是只怎样的鸟呢?现在请孩子们看动漫,边看边思考课文中的这只鸟是一只怎样的鸟? 二:精读课文,分析推理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下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生回答,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们把答案归纳一下。 这是一只男生读( 边飞边鸣 )的鸟;( 叫声悲惨 )的鸟;( 受过箭伤 )的鸟;女生(伤口没有愈合)的鸟;( 孤单失群 )的鸟;( 得不到帮助 )的鸟;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鸟?( 害怕弓弦响)的鸟,这还是一只害怕弓弦响的鸟?是谁让它听到弓弦响,就那么害怕的呢?
2.更羸 更羸是个怎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什么是能手,就是某方面很厉害的人。那什么是射箭能手呢?射箭很厉害,那唱歌唱的好叫唱歌能手,画画画得好叫画画能手。我们班有什么能手,(画画能手,写字能手,管理能手,唱歌能手)更羸不仅是射箭能手,还是怎样的射箭能手?有名的,那什么是有名?就是很有名气的人,所有的人都知道。男的知道吗?女的呢?老人?小孩?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孩子们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更羸是(射箭能手) 师:现在请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里哪句话可以体现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
生:更羸仔细看了看......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更羸是怎样看的?他仔细看了看,仔细地这个词能去掉吗?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他观察很认真, 那当时魏王也在呀,魏王为什么没听出来呢?那他是怎么说的呢?你能听出更羸怎样的语气?
生:自信。谁来指着大雁自信地读一读,谁再读得自信点?谁能更自信。
师: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但是孩子们,我听说过一些射箭能手,他们有的能够百步穿杨,有的能够百发百中,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谁可以不用箭就把天上飞的鸟给射下来,你们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这样奇怪的事,魏王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生: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什么是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相信吗?不相信,心想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不用箭,只拉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太不可思议了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这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魏王瞪大眼说,读: 是吗? 天底下竟有这般奇人读: 师:更羸做了什么事,证明了他确实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谁来读一读?孩子不急,声音洪亮一点,慢一点。有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