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opp整理 | 日期:06-21

导语: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故事讲的自然、生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运用普通话,注意口语化,要入情入境,要投入,投入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扣门扉的意境;投入到贾岛是“推”还是“敲”犹豫不决的陶醉;投入到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的紧张;投入到韩愈对贾岛宽容与指点,以及贾岛对韩愈的尊敬与钦佩。)

3、说一说自己通过了解推敲的来历,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学习打算。

四、拓展延伸:

最后放开来,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文人故事。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阅读文本产生期待。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读懂文本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古人写文章时的斟文酌字,学习古人治学严谨的精神。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