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师生对话教学设计
导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受到启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重点,教学中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立足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再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的平凡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切忌“标签式”的空洞说教。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多媒体显现)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 投影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投影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 涟漪(读时理解)挣扎 操纵 小心翼翼
鱼鳃 翕动(文中理解)皎洁 鲈鱼 筋疲力尽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