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伟大的友谊》说课稿
导语:
(3) 理解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单击热词)
(4) 他们有时候激烈的争论,这能反映他们的友谊吗?(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5) 体会第二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他们分开后又时怎样的?
5. 理解无微不至.课文中讲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他们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 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2) 恩格斯帮马克思翻译文稿甚至代写;
(3) 马克思帮恩格斯编写著述;
(4) 恩格斯全力完成<<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个人都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为对方做出牺牲,合作得就像一个人一样,这种友谊是伟大的.)
三. 总结.
1. 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他们伟大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单击最后一段的品句和第六自然段的析段)
2. 你从两位导师的伟大友谊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1. 理解文章的结构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2. 学会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理解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造句.
难点:理解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 理解课文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1. 这篇课文歌颂了什么?(歌颂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2. 自由读课文,思考:最后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二,三段又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段和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概括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是好朋友,中间通过典型事例的介绍,最后一段明确点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是对第二,三段的概括和总结).
三. 逐段指导朗读.
抓住每段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纠正,再自由读.
四. 复习巩固.
(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多音字,词语填空,关联词,判断正误,课文填空.)
五. 学习生字.
1.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应注意什么?
2. 在练习本上写一遍生字.
3. 比较下列生字并组词.幻灯出示.
迫( ) 购( ) 竭( ) 忱( ) 抒( ) 某( ) 版( ) 挣( )
破( ) 构( ) 喝( ) 沉( ) 茅( ) 谋( ) 板( ) 睁( )
六. 指导造句.
1. 找出含有”各抒己见”,”无微不至”的句子读一遍,体会词语意思.
2. 指名造句.(鼓励从多个方面练习造句)
七. 布置作业.
1. 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 在练习本上书面造句.
3. 预习21课《革命烈士诗两首》
一、“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
关于课题的解说:所谓“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是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各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教学。
该课题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心理学、哲学、美学、现代“三论”、全息理论等为研究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为研究目标。具体操作为:
寻找支点 旋转球体 产生向心 突现心轴 把握总旨。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找准这个球体的支点,然后在教法和学法的共同推动下,使文章这个球体旋转起来,球体的定位旋转过程也就是教和学的具体过程,由于球体的各个部分都向心轴环拱着,因此球体的定位旋转所产生的向心力也就必然朝着一个方向而向心,研究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就是研究球体与心轴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从控制论角度讲,教师和学生要将教材——文章,这个球体旋转运作起来,就须有一个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球体就不能定位旋转。因此找准这个支点,就可以完成师生对整个文章——“球体”的控制,文章这个球体在师生的作用下一旦旋转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虚眼望去即可透过球体发现心轴,由心轴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总旨。
追根朔源:往远处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写道“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文心雕龙》第三十篇《定势》]从近处看——《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305—306页中写道“我们可以设一个譬如,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这东西最是美满,浑凝调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力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容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这是指所要写出的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蓄于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