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王子》教案、说课稿及教学
导语:
四、对比阅读,品析明理
这个环节是引导孩子们在品读22——24自然段时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不同看法,从中体会到快乐王子的美丽之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这部分教学,我事先出示三个思考题——一是“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二是“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三是“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内群学、交流、汇报来一一解决。(古人云:“不愤不起,不悱不发”,这一教学环节完全是让孩子们自读自悟,来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价值。)
教材分析:
《快乐王子》一文塑造了两个主角:善良的王子忠诚的燕子。他们俩一个有情,一个有义;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称羡不已,一个原本无拘无束,快乐高费;他们都因为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这种“以牺牲为美”的思想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快乐的真谛:快乐,就是扶贫帮困;快乐,就是付出。爱尔兰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创作的这篇童话尽管是一个悲剧,可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这种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鞭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
重点: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珍贵的真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句子)
设计理念:
1、《快乐王子》中,人世的悲苦、世态的炎凉,以及由此激发的悲悯仁爱之心,都是构成艺术之美的原料。“学法指导”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流,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态度也成了贯穿整节课的情感线索。
2、导读贯穿始终:这节课,我充分挖掘了读的四大功能:()程序功能——以读贯穿始终;(2)激趣功能——以读激发兴趣;(3)理解功能——以读充盈画面;(4)感悟功能——以读抒发情感。
3、对比教学:
(1)开课时,将两幅截然不同的快乐王子图予以对比。
(2)将小燕子的前后态度变化予以对比。
(3)将市长、议员们对难看的快乐王子雕像的看法和上帝的观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珍贵”的真谛。
4、注重语言积累。本节课,我多次创设情境,可能的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里的语言,用情境激发语言,用语言丰富文本,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背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1——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