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朱先生筠行状》阅读练习

《朱先生筠行状》阅读练习

opp整理 | 日期:06-02

导语: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答案】(1)先生认为经学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大力提倡文人学士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1)关键词“以为”:认为,“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该句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安徽刊布许氏《说文》”。(2)关键词“既”:在……以后,“言”:倡导。(3)关键词“才气奇横”: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所欲言者”:所字结构,想要说的。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北京大兴人。九岁进入京城,十三岁通晓《五经》,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年少时才智超群,神采绝俗,天赋的卓绝的品性超过一般人。和他的弟弟文正公石君,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被钜公赏识。等到父亲死后回家守孝,守孝期满,不肯出仕,想游览名山大川。适逢文正公入宫拜见皇上,皇上询问到先生,先生才不敢又生病为理由引退,对他的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请采集抄录《永乐大典》散失的书,皇上看到奏章,以之为异,于是命令打开四库全书馆,亲自写了诗来纪念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文字传写有错误。上奏请求仿照汉朝熙平年间、唐朝开成年间先例,选择儒臣校正,在太学立石碑,接受皇帝口谕暂缓办理,于是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在家里藏者。于是皖、闽的读书人闻已发未尽、识见广博的言论,才知道讲求根本的学问,天下好学能写文章的人,都仰慕跟随先生游学。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这些人,对于经术训诂之学研究很深,没得志时都在先生幕府,最后因为撰述文章在当时闻名,大概是从先生这里引起的。

  先生刚强痛恨坏人。庸俗的人不敢进他门,穷人有一点好处,他就赞不绝口。他在京城,拉着酒向他问字的,车辙都在大路断了;所到之处,跟随他游学的有数十上百人。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其在安徽督学,旌表婺源原来的读书人江永、汪绂等,在乡贤祠祭祀他们的灵位,来勉励质朴好学的士人。在福建,和弟弟朱相继任职,一时传为盛事,而福建攀着车辕挽留他跑着送他的士人,数百里不断绝。后来文正公主持文教,天下的名流都因为暗中寻找提拔的,多是先生赞赏意气相投的,故世人称考据经书喜欢古代的事物的士人是“朱派”。

  先生整年考古,又喜欢金石文字,说这些可以可证佐经史。写文章模仿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领悟通晓六书,有隋以前的体制格局。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到的著名山川,搜寻奇特的东西欣赏美丽的景色,京城的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停止。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荡没有城府,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当学政时,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