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
导语: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这段话。
2.请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看,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深情范读:“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同学们,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相机评价。还有谁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自由回答。
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荧荧烛光,(板书:荧荧烛光)看到了这片幼松林,看到了这滴滴红宝石般的泪。那么就在此刻,就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生回答:吹木笛。
3.是啊,朱丹伫立雪中,从绒套中小心地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吹奏起来——(课件播放幽幽的笛声,乐声如泣如诉。)
笛声悲凉凄切,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齐读——出示: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大雪满天,天公落泪。朱丹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木笛悼念亡灵。他的情感得以宣泄,
4
他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再读—— 生再次齐读。
我们现在听到的曲子就在这段文字里,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传达给你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那是一个怎样的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你都听到了什么?读出来!
生自由读,(笛声停)指名展示读。
生读后回答,大师被打动了,朱丹被乐团录取了。
四、如泣如诉,于忧郁低婉中印证国魂
1.其实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位外国音乐大师一直跟在朱丹的身后,请看课文最后的四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后回答,大师被打动了,朱丹被乐团录取了。
2.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大师到底是被什么打动使他做出如此的决定? 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是的,这一切,大师看得真真切切。朱丹是一位爱国的青年,所有爱国者他们心中永远都装着国耻,装着死难的同胞,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是作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中华—魂。(板书:国魂)
3.课件播放小提琴忧郁低婉的曲调,大屏幕出示动态烛光图。在荧荧烛光背景下,文字渐渐显露。
同学们,来,让我们全体起立,吟诵这首小诗。(师生齐——) 不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