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4-25

导语: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导入新课部分我将展示云南夜市的图片、展示夜市建立的史料,切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市民阶级的出现

  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出现息息相关,但书本缺少对此的介绍。我将采用展示材料和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明晰市民阶层的相关含义与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普通市民的生活

  这一子目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本子目内容分成五部分,分别是“大都市”、“市民商业活动”、“市民娱乐活动”、“社会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生活”。

  第一,展示宋元时期几座大都市的城市复原图,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概况。

  第二,展示视频、图片以及史料,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体会宋元时期商业活动丰富多样。

  第三,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市民娱乐生活。

  再让学生通过猜测三位诗人的诗句所描写的节日,介绍宋元时期相应的节日习俗。

  再以任务卡的活动,引导学生为三位词人制作名片。活动中了解宋词的发展、体会宋词不同派别的特点。

  最后展示材料和分析材料,让学生了解元曲的特点,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市民文化的繁荣

  本子目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将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先通过关汉卿的作品以及罗列市民生活的表现,让学生总结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特点,由此组织学生讨论市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课题小结部分

  通过线索式总结,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理清市民阶层、市民生活以及市民文化的发展关系。

  七、板书:

  最后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纲要式板书,直观、清晰地展示本课的主题和线索,充分体现条理性和逻辑性。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一、分析教材,确定重点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纵观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了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以时间进程为线,分时期描述,各主题前后相承、紧密相联。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第七学习主题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从政治上看:呈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元朝,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经济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它又下启明清,将繁盛传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社会才呈现衰败之势。从民族关系上看: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形成,它为民族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历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100位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国封建历史杰出帝王之一。总之,本课承上启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2、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设计意图

  本课有三个子目。首先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过程和统一后的情景。同时辅以“写写”“想想”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教材以大量文笔、图片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的过程、举措和影响,并辅以“读读”“看看”“说说”等指示性语言加强知识的掌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后,教材简要展现了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从知识层面讲,本课涉及解王朝兴衰更替、国家统一、政权巩固、民族发展、历史人物等重大内容的过程,有一定的深难度。从过程和方法层面讲,本课是一个感知历史现象到归纳历史知识,从归纳历史知识到认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过程。

  3、教学重点的确定

  综合上述教材分析,学生要在一堂课内多角度、完整全面的掌握理解困难很大。因此,我结合教材和《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和重组,并在对比同单元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确立了紧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学习主线,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中心。同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以评价历史人物忽必烈为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