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张荆州画赞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吕温

张荆州画赞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吕温

  张荆州画赞序

  【唐】吕温

  ①中书令始兴文献公,有唐之鲠亮臣也。开元二十二年后,玄宗春秋高矣,以太平自致,颇易天下,综核稍怠,推纳浸广,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焉。公于是以生人为身,社稷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谏,大必诤,攀帝槛,历天阶,犯雷霆之威,不霁不止。日月之蚀,为公却明。虎而冠者,不敢猛视。群贤倚赖,天下仰息。凛凛乎千载之望矣。不虞天将启幽蓟之祸,俾奸臣乘衅,以速致戎,诈成谗胜,圣不能保,褫我公衮,寘于侯服。身虽远而谏愈切,道既塞而诚弥坚,忧而不怨,终老南国。

  ②于戏!功业见乎变,而其变有二:在否则通,在泰则穷。开元初,天子新出艰难,久愤荒政,乐与群下励精致理,于是乎有否极之变。姚、宋坐而乘之,举为时要,动中上急,天光照身,宇宙在手,势若舟楫相得,当洪流而鼓迅风,崇朝万里,不足怪也。开元末,天子倦于勤而安其安,高视穆清,霈然大满,于是乎有泰极之变。荆州起而扶之,举为时害,动咈上欲,日与谗党抗衡于交戟之中,势若微阳战阴,冲密云而吐丹气,烜耀而灭,又何叹乎。

  ③所痛者,逢一时,事一圣,践其迹,执其柄,而有可有不可,有成有不成。况乎差池草茅,沈落光耀者,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④曹溪沙门灵澈,虽脱离世务,而犹好正直,得其图像,因以示予。睹而感之,乃作赞。

  27.从第①段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唐玄宗年事已高,懈怠朝政,以致小人横行朝堂,正直之声淹没。

  B.无论大事小情,张九龄都直上朝堂,直面帝王,直言进谏。

  C.被遮蔽而暗淡之人事,因张九龄而重现光明。凶残如虎之人,不敢正视于他。

  D.张九龄因抗危言、秉大节,不惧犯雷霆之威,故被夺去公侯之位,终老南国。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用典

  29.简析本文行文思路。

  30.联系张九龄生平,不能支持吕温赞其为“唐之鲠亮臣”这个说法的一项是( )

  A.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B.李林甫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C.九龄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

  D.九龄署其状曰:“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

  答

  27.B

  28.D

  29.答案示例:文章开篇赞誉张九龄为唐忠直之臣,叙述其抗颜进谏,但终以耿直见远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否则通,在泰则穷”的观点,并以姚崇、宋璟与张九龄所创功业之迥异相对比来论证。后借痛惜张九龄当泰极之穷,委婉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最后点明作画赞缘由。

  30.C

  【解析】

  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无论大事小情,张九龄都直上朝堂,直面帝王,直言进谏”错误,文中“小必谏,大必诤……”是张九龄竭力规劝、守正不阿的具体表现,并不是说“大事小情,张九龄都直上朝堂,直面帝王,直言进谏”。

  故选B。

  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A.第二段将天子在开元初励精图治和开元末懈怠朝政进行对比,将姚崇、宋璟与张九龄所创功业之迥异相对比。

  B.“天光照身,宇宙在手”使用夸张,凸显姚崇、宋璟在开元初所受恩宠,体现“泰极”。

  C.“势若舟楫相得”“势若微阳战阴”使用比喻,将姚崇、宋璟与时势的遇合比作“舟楫相得”,将张九龄所遇时势比作“微阳战阴”。

  D.“用典”错误,第二段没有使用典故。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文章共四段文字,作者是为张九龄所作赞文。

  第一段,由开首“中书令始兴文献公,有唐之鲠亮臣也”可知,文章开篇赞誉张九龄是大唐的“鲠亮”臣子,之后列举他直言进谏的表现,如“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谏,大必诤,攀帝槛,历天阶,犯雷霆之威,不霁不止”,并指出他直谏的效果以及因耿直而被疏远的史实,“褫我公衮,寘于侯服……终老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