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导语:
关于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
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再自学课本,操作实践,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
2、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漂亮的图片,让学习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找出图片中共有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2、认识意义和特征
出示:
(1)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并相应的标在你画的三角形上。
(2)判断:你认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请用“ √ ”标记
(3)结合画三角形和判断三角形的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思考抽象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为抽象出三角形的意义做好铺垫。】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第一个问题: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第二个问题:图1、5、6、8都是三角形。
第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C: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在汇报的过程中互相判断,我适时的用反例来加以说明,引导学生在争论中逐步形成对三角形的正确认识,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意义来解释判断题中没选中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告诉学生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用A、B、C表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板书三角形ABC。)让学生选择三个字母表示出自己画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符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