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杨雍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①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②,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苗狩③,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④即位,辅臣⑤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以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苗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建笞之 笞:鞭打
B.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谕:告诉
C.转吏科给事中 转:转交
D.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裕:富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吏虑其逃吾其还也
B.岂能无万一之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
C.且两藩并建且适南冥也
D.雍建请转饷以给作《师说》以贻之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4分)
译文:____
(2)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4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杨雍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
1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限断9处)(4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答案:
8.C(转:改任)
9.D(A.第一个“其”为代词,可译为“他们”;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表婉商,可译为“还是”。B.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第一个“且”为连词,可译为“况且”;第二个“且”为副词,可译为“将要”。D.均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
10.(8分)(1)(4分)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大意2分,落实“陈”“亟”各1分)
(2)(4分)土司拜见巡抚,按照旧例,一定要吹响战鼓号角,在门前交戟,让土司在巡抚面前跪拜。(大意2分,落实“故事”“俾”各1分)
11.(5分)体恤民众;方正刚直;关心皇帝;心系朝政;治理有方。(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予广东高要知县。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