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opp整理 | 日期:03-14

导语:

  13.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2分)

  答:

  14.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四)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6分)

  刘彦敏 王书生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斯蒂芬?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钻研,对本土的科研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能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净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真心向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儿研究,做点儿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选自2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7.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答:

  18.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答:

  (五)柳 笛(14分)

  ①八百里鄱阳湖深处,莽莽苍苍的云水中央,有一片茂盛的柳林。浓绿映衬着白云,天是那么的瓦蓝。柳林旁边有个小村,小村的上空总是荡漾开灵动,活泼的笛声。那是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时间虽然远去了近半个世纪,故乡的柳笛永远藏在我心灵深处。

  ②小时候和玩伴们一起,放学了,便来在这柳林里抓知了,捉迷藏,做游戏。敞胸露腹,大大小小的柳树洞,就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天地。捉迷藏时,蒙眼的同伴在我们藏匿之后,摘下蒙眼布便挨个就着树洞找我们。在一个高大中空的柳树内,快要被发现时,我便双手双脚并用,沿着内壁在黑暗的洞内攀援而起,躲在黑暗中的高处,时间长了,见同伴真找不着我们,彷徨无措时,便不时从口袋里摸出柳叶含在嘴里吹出时断时续的笛声。这时,只听见躲在柳林各处的同伴,此起彼伏的吹起了柳笛,互相呼应。寻找的玩伴们便竖起耳朵捕捉柳笛的声音的方位。这样,我们便往往被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了。

  ③星期天,我们齐聚在这柳林里,割下一根根的柳条儿编织成战斗帽戴在头上,俨然一派战时的打扮。手中的柳枝儿用长长的绦儿系起挂在胸前似挎着冲锋枪般威武雄壮。我担任号兵的角色,柳笛是我的武器。当我们把湖边的矮坡当作是敌军的阵地冲锋时,激扬而高亢的笛声便响彻柳林的上空,充满了坚强与豪迈的力量催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