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梯形面积》说课稿

《梯形面积》说课稿

  学习方法:

  本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知识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再提出假设,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二)、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2、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组的成果。

  3、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

  4、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运用“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

  =长×宽÷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

  方法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 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设计意图:在整个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也当作教学资源,不但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不同方法和想法的平台,还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获取这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第三个环节是:看书质疑、自主学习

  1、自学字母公式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P88,自学书中的内容。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师:同学们刚才看书自学到什么呢?

  2、出示例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学生读题、分析,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通过自学字母表达式、完成例3,培养学生的自学、看书、归纳能力;

  (四)、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创关检测:课本做一做、练习十七精选习题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第五个环节是:全课总结、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