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教学设计
2、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计算圆的面积
r=5厘米d=6米C=15.7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实物,认识圆环
出示光盘。提问:谁能用语言描述这个光盘?
2、实践操作,感知圆环
(1)刚才我们简单认识了圆环,现在你们能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一个圆环吗?
学生用一张白纸剪一个圆环。
(2)学生操作,动手剪环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3)说出剪圆环的过程。
让学生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3、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
(2)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时,边说边演示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变成环形的动态过程: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师生交流后,明确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外圆(大圆)的半径或直径和内圆(小圆)的半径或直径。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尝试解答。
(5)反馈解答情况。
方法1: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方法2:大圆半径的平方与小圆半径的平方差乘以3.14。
观察比较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乘法分配律,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其实它们是一致的。
小结: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求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
篇13:圆环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新课。
1、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2、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
(3)环形面积: S=π(R2-r2)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篇14:《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